建川博物馆传承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
更是一份中国人民独有的国家情怀。

028-88318000
EN
博物馆
聚落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聚落新闻
地震博物馆铭记这一路穿行

发布时间:2011-05-20 被阅览数:2667次 来源:四川工人日报

  

“5·12”地震三周年纪念之际,灾后重建的成果向人们显示这三年来人们为此所付出的努力,而各地建立的地震博物馆或遗址公园也相继开馆,无论是从内容摆设还是建筑设计上,都无不提醒依然关注震后民生的人这里有感动,并值得回顾,人们将会在一座又一座精心策划的博物馆中发现生命的真谛、国家的温暖,而这将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鼓励追求生命价值的人更坚强有力地前行,相信活着本身就是爱。

  青川地震博物馆

  ——科技让我们感知多多

  站在青川关庄镇的天空下,环顾周围的环境,青山绿水,人们安宁朴实地生活着,一到夜里,山头的月亮照耀着这个小镇,河水流动,人们当街交流,孩子和狗戏耍在一起,妇女们聚在博物馆广场处跳舞闲聊,偶尔有游客坐在旅馆门口向人打听这个小镇的过往形态,还有浙江口音的人在餐馆里用餐、谈事。这里使人生发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感受,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满目疮痍。而这正是青川博物馆所在的地方。

  在青川博物馆广场处,设计者设计了一个圆形球体,表面有一条明显的裂缝,寓意地震的发生,而这样的设计灵感也体现在博物馆本身的建筑形态上,那些清晰可见的裂缝使人回忆起三年前大地如何被地震撕裂,民居如何被毁坏。如今,可喜的是这裂痕上又生长出了新的生命。拾阶而上,进入博物馆第一个通道,这里是特意设计的地震博物馆序厅,也是整个青川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起点,一片近似倒塌的斜墙和一片高耸直立的墙夹缝将所有楼层划分为不同比例的两部分,而屋顶上的缝隙和厚重的墙则与周围幽暗的空间形成鲜明对比,会使人在压抑之中依然抱着一丝希望。在行走过程中,记者了解到馆内空间主题重在突出“灾难、重生、希望”理念,分别对应在博物馆三层主题建筑上,层次分明的主题建筑,会将空间压迫感淡化,一路走来,自身感受丰富,穿越了灾难,获得了重生。

  在冥想馆中,通过技术控制,人在黑暗中与灵魂相对,一个又一个手中的按纽,将祝福和祈祷通过数码屏幕中的莲灯寄向另一个世界,这一新颖的模式是青川博物馆带给人的第一个科技体验。越往后走,和科技相关的展示内容越来越多,在灾难体验厅中,收藏着一辆地震中被山石压扁的黄色QQ轿车,它依旧被压在一块大石上。大石表面作为背投,滚动播放着5分钟的3D影片,重现美丽青川因灾难发生而遭摧毁的全过程,观之令人叹息自然的力量。而科普体验厅中,参观人员可拿一张体验卡,通过屏幕了解到地震及灾难的相关知识,接着马上就可以从抢答测试中获得知识量,然后通过地震体验屋、应急通道、地震废墟进行危机训练,提高应变能力,通过自救互救环节,学会救助各类受伤人员,每一个环节都可记录在体验卡中,最后各人的分值都能反映出来。最后一个主要和科技相关的主题馆是目前还未开放的4D影院,区别于其他内容,这将是首部实景人物拍摄,反映青川东河口山崩地裂的震撼场景、壮烈的爱情故事,据悉这部电影《山崩地裂》将在今年8月正式在馆内上映。

  青川旅游局工作人员、博物馆负责人之一段明聪告诉记者:“目前为止,地震灾后出现的博物馆很多,但是通过媒体评价,青川博物馆在规模、理念、内容方面应是比较一流的,区别于其他地区的,这里先有内容,然后再有建筑,所以这里的体验平台会设在地下室,这是其他地方做不到。而科普厅的设置也让体验、参与、互动融合在一起,达到地震知识的宣传。”

  建川地震博物馆

  ——点点滴滴,来之不易

  在建川博物馆见到樊建川时,他正坐在一片绿荫下喝茶,穿着一件建川博物馆特有的“馆服”,貌似不是现代人。他的地震博物馆是震后最早出现的,也是大多数人最熟悉的,因为在汶川地震后一个月他以日记的形式开始让人们回顾那一幕幕真实的场景,“因为日记的形式在当时只有一个月的情况下,是最合适的方式,也最快速。”樊建川告诉记者,博物馆至今为止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就是震后一个月开馆,第二次就是事隔一年后的正式开馆,现在之所以闭馆是正在进行调整,因为展览里有许多复制品,出来的效果不够好,而且他的博物馆思路是“科普馆——日记馆——美术馆”,这三点连成一线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体验系统,现在科技馆还在布置中。

  建川博物馆地震纪念馆共30多个展厅,收藏近10万件地震藏品。震后一个月每一天的图片、实物、感人语录、诗歌作品等以日记的形式展现。用地震废墟中清理出来的建筑构件和损毁家电等复原的地震场景,真实再现了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进入地震馆,首先是一幅幅挂在墙上的地震诗篇让人心中回响起当时动容的时刻,在38首地震诗词中,有许多是老百姓熟悉的语句:“一直以为/死神很远/这一天,当所有的泪水/都流尽后/才知道其实它就藏在后面/冷酷而诡秘/我们之间相隔的/不过是一个转身的距离”、“成千上万的哀鸣/归于寂静/天象不可测/汶川之上的月亮/仍然是一个问号/余震绵延至成都/悲哀波及半个地球/凝固成冰的眼泪/让烛光去融化/孩子们,坐上蒲公英/排队到天国”……这些语言的序曲像一声声温柔的呼唤与来者暗通款曲,让人顿时庄重宁静起来。

  接着映入眼帘的是武警部队第一艘冲到灾区映秀镇的冲锋舟。地震馆还有空降部队救灾时使用的降落伞,抗震救灾部队、医疗队所用过的救灾工具、荣誉锦旗等大批捐赠物品。而在抢救受灾群众中失事的邱光华直升机组坠毁的飞机残骸,让人回想起那悲壮的一幕。博物馆最多的藏品,就是大量现场照片的展示。此外,陈列的地震实物有:地震废墟、生活用品、永远停留在地震发生时刻的座钟、被滚石砸瘪的运钞车,以及从废墟挖掘出的学生日记、书包、鞋等各类工作、学习、生活用品。记者在展厅还看到了“可乐男孩”薛枭喝过的空可乐罐、“范跑跑”的眼镜和当时上课时用的书本。在博物馆征集的数万件地震实物中,温家宝总理指挥救灾时用过的扩音话筒以及他在直升机上使用过的军用地图等格外引人注目。

  参观时,记者还看到第一批空降兵中的成员在临行前发给女友的短信,上面写着:“我去灾区了,别为我担心,看到那么多人被灾情折磨着,作为军人我义不容辞,虽然我可以不去。我没有告诉家里任何人,只告诉你了,那里情况不容乐观,抢险救灾有一定的危险,记住,如果我留在那里了,别哭,你失去的是一个亲人,那里很多人失去的不止一个亲人,那里建好了去那里看看,别问我留在什么地方。”这种展示出人性之美的短信若不是第一时间记录并留存,就可能永远散失。在参观完第一大部分后,记者进入目前馆内的美术馆部分,这里多以油画、雕塑、石刻等为主,以地震事件为题材,幻化出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瞬间,包括我们熟悉的“敬礼娃娃”、“手电筒女孩”又再次进入视野。在美术馆部分,有一处开阔的庭院空间,阳光透过天顶的玻璃窗直射下来,洒落在地面上,光线明亮清澈,把整个庭院的气场提升到一种犹如信仰的意境,偶闻见清脆的鸟叫,传达着生机盎然的生命的气息。

  樊建川告诉记者:“地震后各地都开始修建纪念馆、博物馆等,是好事,许多地方我都去过,但是我相信建川地震博物馆的文物数量以及实物覆盖率都是最多的,目前馆内收藏的经鉴定国家1级文物就有10件。同时,这里主要以民间视觉见长,更能使人面对悲惨的质感、形象,对于老百姓来说,是敲响了一记警钟,也是用一种自由的方式表达灾难本身。”据樊建川估计,经过调整,建川地震博物馆将在今年7月第三次正式开馆。

  那些无法忘却的纪念

  据了解,目前关于纪念“5·12”地震的博物馆、地震遗址公园除青川博物馆、建川地震博物馆外,还有汶川地震博物馆、北川地震博物馆、规划中的汉旺地震遗址公园,还有部分地区建立了档案馆、图书馆等,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参观这些地震,在于永远不要遗忘。博物馆反抗遗忘记录正是历史的目的之一,地震博物馆的使命在于记忆。

  本报记者 赵正旭 文/图

2
  • 四川建川博物馆

    开放时间:9:00~17:30
    联系电话:028-88318000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

    进入页面
  • 重庆建川博物馆

    开放时间:9:00~17:30
    联系电话:023-68960111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付家沟1号

    进入页面
  • 重庆建川海疆博物馆

    开放时间:9:00~17:30
    联系电话:023-68960111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九滨路7号

    进入页面
  • 5.12抗震救灾纪念馆

    开放时间:9:00~17:30
    联系电话:028-88318000‬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

    进入页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建川,樊建川,博物馆,聚落,建川博物馆,博物馆聚落

樊建川的微博

四川安仁建川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2008-2018 备案序号:蜀ICP备1201519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902000020号
技术支持: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四川全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建川|樊建川|博物馆|聚落|建川博物馆|博物馆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