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06 被阅览数:395次 来源:百家号
封面新闻记者李媛莉
“一开始我想,建好博物馆捐给国家,当做贡献,后来走上这条路竟然发现,原来文化也可以做成产业”,1月5日晚上,四川大学商学院内,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站在主讲席,向台下听众分享他“为民族留下记忆”的个人故事。
樊建川的登台,拉开“成都学派”的首堂“公开课”序幕,同时也宣告自此成都增添了全新的思想合作创造群体——“成都学派”。
四川大学奠“基石”
成都有了创意管理“成都学派”
什么是创意管理“成都学派”?四川大学创意管理研究所所长杨永忠说,以创意管理为核心,传承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的创新精神,旨在成都打造的具有国际声誉、本地特色的文化创意管理思想合作创造群体。
“成都学派”将建设目标锁定为,整合国内尤其是成都的文化创意产业“研产学”资源,从微观管理角度,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系统探索,进而提炼和发布具有国际影响的思想与实践成果。
据介绍,“成都学派”以四川大学文化创意管理博士培养点为基础,以四川大学创意管理研究所为核心,前者是国内第一个依托工商管理学科建起的培养点。即是说,以“双一流”大学为建设目标的四川大学是创意管理“成都学派”的基石。
“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等的智慧,都会在‘成都学派’汇集,尤其是富有成都特色的文创理念与实践,”在杨永忠看来,“成都学派”既是一个“强强联合”的思想输出基地,也会是个“遇强则强”的学术升级平台。
开设“成都学派”百家论坛
是面向全社会的“公开课”
作为“成都学派”的重要合作部分,四川大学EMBA行业领袖论坛同步展开。杨永忠告知,与EMBA战略合作的讲座将成为“成都学派”的“公开课”,不定期举行,每堂课均有来自创意产业领域的著名专家、行家当“老师”。以第一位“讲课人”樊建川先生来说,他修建了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开创了文博事业民企投资的新模式和文化产业的新领域,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的一面旗帜。“他正是文创管理领域的典型代表,更是‘本地符号’,他的博物馆经营之道也是成都学派的有机构成,”杨永忠如是说。
谈到今后的计划,杨永忠表示论坛讲座不仅是面向社会公开,终极的目标是建成全球性的公益大讲堂。
为什么是“创意管理”?在杨永忠看来,这是一次“补白”。“文化经济学、创意产业经济学在西方已取得蓬勃发展,但微观层面有关创意管理的分析却是零碎的,创意管理学仍处于空白,尤其在国内更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四川大学率先在国内兴起的创意管理新兴学科,不同于文化管理学或艺术管理学,它是以文化为基础,以文化创意或创意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研究更加关注的是创意的价值及其商业化实现方式,也就是创意的微观管理问题。
微信公众号
樊建川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