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油画《热血五月·2008》画册在我馆首发
发布时间:2008-12-16 被阅览数:4446次 来源:四川日报

依据汶川地震中数千份新闻图片,26位国内写实画派艺术家创作了大型油画作品《热血五月·2008》,并把3350万元拍卖所得全部捐赠给四川灾区。昨(24)日,《热血五月·2008》画册首发仪式在成都建川博物馆举行,而该作品的精仿复制品则捐赠给建川博物馆留作永久纪念。

画家们在捐赠作品上签名。 本报记者 吴传明 摄
当签着画家名字的行军床、沾满颜料的画笔和《热血五月·2008》的10幅巨幅油画出现在建川博物馆时,到场的著名画家艾轩、王沂东、袁正阳等几位代表仿佛又回到了热血沸腾的五月。
地震后第二天,袁正阳找到艾轩发起创作活动。这一想法得到北京时代美术馆的大力支持,为他们提供场地和绘画资料。越来越多的画家得知此事后,纷纷加入进来。川籍著名画家何多苓第一时间赶到北京,他说:"作为四川人,我责无旁贷。"
那时救灾还在进行,不断有新素材刺激画家们的思维。同时,很多画家不习惯集体创作。经安排,他们在网上搜集了3000多张感人画面,将20米画作按"地震爆发、群众惊慌、现场废墟、领导救援、直升机、互帮互助、大众祈祷、新的希望"等事件进程,分为10部分,然后把每个主题分配下去。
整个创作过程中,26位画家每天生活在一起,在美术馆里搭起行军床,支起帐篷,烧起了饭,"大家没日没夜地画,就希望早点完成,早点拍卖支援灾区。"艾轩说,创作过程是"激情回归",美术馆内一直播放着莫扎特哀伤的《安魂曲》,"我们常常泪流满面。"
仅用8天时间,作品于5月26日完成。当晚就被送到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举办的义拍活动上。油画颜料未干,但气势恢宏,极具冲击力和震撼力,一亮相便震撼全场。凝聚着全体艺术家心血的作品以512万元起拍,最终以3350万元成交。全部善款将用于四川灾区文化重建,初步计划为羌族博物馆和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以及绵竹年画博物馆的修缮。
接受《热血五月·2008》的高精复制品后,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表示,将在地震博物馆中为这10幅作品专门建一个展厅,并展示画家们的行军床和画笔,以示敬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