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25 被阅览数:543次 来源:用户1915204402
用户1915204402 2019-04-25 12:13
他出身行伍,立过军功,可等他一步步当上市长后,人们才发现了他的真面目。
他辞职不干,身家被曝数十亿,还坐拥近百亿资产,行事绝对够胆够魄力!
而如今的他呢?
还在干着更疯狂的事......他,就是樊建川
1957年樊建川生在四川宜宾,父母都是军人,所以他的骨子里面,流淌着的是行伍的血液。
他自幼就很淘气,狠劲十足,跟别人打架打赢了,父亲不仅不罚他,还奖励白酒喝,父亲这样教育他:
“做人要有一股子拼劲儿,一人一条命,是用来拼的!”
之后,十年运动轰轰烈烈来袭时,父亲未能幸免被关进牛棚。
可他好奇父亲为什么被批斗,就开始偷偷找,跟父亲有关的传单、小报,渐渐地,收藏报纸、书信和奖章,成了他割舍不掉的兴趣。
幼儿园小伙伴都笑他父亲,于是他把成绩单上父亲的名字抠掉了,这份不敢交给父亲的成绩单,也成了他的收藏品。
高中毕业后他跑去当兵,在冬天零下40℃的内蒙古,他一驻守就是两年半。
后来他不但成为特等射手,还当上了学雷锋的标兵,并且写毛笔字,吹笛子、拉手风琴……样样精通,可谓“文武双全”。
1977年,他命运的转折来了。
这一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他想报名,可全军80人报考,却只招1个,他心里也打鼓,那么多人考,凭啥自己考上?
可他想起了父亲的话,不管那么多了,拼了再看!
没想到,他真的考上了西安政治学院。
毕业后他当了8年的老师,可他干着干着却不高兴了,教师是多少人羡慕的稳定职业,他却觉得没意思,“我都看得见自己是怎么老的了。”
于是1987年后,他转业到宜宾地委政策研究室,之后他越干越出色,34岁时,他就成了宜宾市,最年轻的常务副市长!
很快,他又被通知将被提拔为市长,仕途一帆风顺,前途无量,可他却还是不满意,做了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辞职下海!
原因就是:工资太低了!
说不干就不干,1994年他凑来资金,创办了“建川房屋开发有限公司”,往后十多年,白手起家的他,硬是把企业做进四川省前10名,登上中国富豪榜前200名,个人资产已达到二三十亿!
他以“忠义勤信”为企业宗旨,而后来的汶川地震,更是检验了他的企业魂。
当时震后屹立不倒的房子正是他建的,老百姓纷纷打出条幅表示感谢。
他成了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在成都市最繁华的地段,不仅拥有自建的商品房,还有办公楼、商铺……
可他当上大老板后,却离老板们玩的圈子越来越远。
其实当年他辞职不肯当市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市长的收入,不足以支撑他收藏物品的爱好。
不过,和那些紧盯字画古玩的大老板不同,他从小到大,只爱在垃圾堆里扒拉个不停,露底的烂脸盆、废弃的纸张书信......
尤其是去了老村、老宅,看到堆在一起的旧垃圾,他就忍不住上前扒拉,缠着人家问家里还有没有。
还有次,他在塘沽看到有人砸碉堡,就问:“兄弟,这碉堡谁修的?”一听是抗战留下的,他赶紧付钱,愣是把50吨的碉堡运回四川。
身边的老板们都嫌他“品位”太低,可他们却不知道,在樊建川心中,有一个远比收藏品更有价值的梦想。
因为曾是军人,他对抗战前辈有着特殊的敬意,所以,他总爱收集各种跟抗战相关的东西。
他希望有一天,把自己打拼十多年得来的财富,和几十年的收藏全部用来建博物馆,因为这100年里中国人遗忘的太多,他要为这个民族留下记忆。
2001年,他把自己的藏品带到北京之后,国家文物局的人一看吓了一跳,当场14件展品被鉴定为一级,他回家一拍大腿:“我想,我必须有所舍弃了,博物馆马上得建!”
可私人要开博物馆,不光开支巨大,就是将来发展也是大问题。
朋友骂他:“你傻啊,非要把钱砸在这件事上,博物馆就是个无底洞,你这是准备当烈士?”
要让一个人完蛋,就让他吸毒;要让一个企业完蛋,就让它建博物馆!
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当然知道,这样的投入一定是无法收回的。
许多人都嘲笑他是“樊哈儿”,因为在四川话里面,“哈儿”就是傻子的意思,说他已功成名就,还非要拿老本去拼命。
可他却是彻底铁了心:四川有两千家房地产开发商,少我一个没关系,中国十三亿人,12.5亿都应该过自己平淡的正常生活,但应该有一部分人挺起脊梁,敲响警钟,去做牺牲,我就想做一个敲钟人!
于是他为此倾家荡产,卖办公楼、卖商铺、卖加油站......
把所有属于自己的钱,全部都投进了要建的博物馆里。
可是,以一己之力,建一个诺大的博物馆,这不是光有钱就能办到的事。他四处找地,可别人都以为他是骗子,谁能相信,一位精明的房地产商人,会为了情怀,来做这种傻事呢?
最后,只有大邑县信了他,给他批下一块地,他马上定下目标:2005年是抗战胜利一甲子,意义重大,8月15日必须开馆!
可到8月就只有9个月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建5个博物馆,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人们都摇摇头说他疯了,可他却咬着牙非干不可,血液里的军人战斗气质,让他再次透出一股狠劲儿。
他吃睡都在工地上,困了就在纸板上躺两三个小时,他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几百万将士的英灵会保佑我的。
9个月后的2005年8月15日,建川博物馆聚落,真的建成并正式对外开馆!
包含五大主题馆:中共抗战的“中流砥柱馆”,国党抗战的“正面战场馆”,美国援华的“飞虎奇兵馆”, “不屈战俘馆”“侵华日军罪行馆”。
馆内陈列着他几十年来,捡到的各式收藏品,数量和价值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手写资料30吨,书信40万封,日记两万本,像章百万枚,总共800余万件藏品,经鉴定的国家一级文物就有153件。
之后多年再建设完善,到今天,这里已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聚落,总共30个分馆,占地总面积500亩。
超过近1000万件藏品,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在游客接待中心的墙壁上,写着他的自白:
为了和平,收藏战争,
为了未来,收藏教训,
为了安宁,收藏灾难,
为了传承,收藏民俗 。
他说:一个民族不能忘记她的捍卫者,在这些老兵凋零之前,我们应留下他们的印记,以为永世的纪念。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于是有了壮士群塑广场。
地面铺设约3000平米的中国地图,200多位抗战名将和著名烈士的铁像,站在他们战斗或牺牲过的地方,令人肃然起敬。
左权将军的女儿来了,她一看到父亲的雕像,就泪如泉涌,抱着雕像痛哭:爸爸,我抱抱您!
于是有了震撼人心的老兵手印广场,曾经抠扳机的手、扔手榴弹的手、挥舞大刀的手,都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手印,每一个鲜红的手印,都印出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为取这些手印,他曾跑遍全国,甚至还多次跑入了太平间。
正是这无数双手,曾在中国力挽狂澜,扭转乾坤,托起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
于是有了美军援助博物馆。
当年,为帮助中国抗击日寇,曾有4000多名美国军人,牺牲在中国的土地上。
为尽可能还原那段历史,他爬雪山过草地寻找珍贵资料,为了寻找一架坠毁的飞机,
他多次爬上3970米的汶川宝顶山,终于将飞机残骸找到。他的坚持不懈,让中国拥有了,目前唯一一个,专门纪念抗战时期美军空军,对外援助的博物馆,吸引了不少年近耄耋的美国老兵。
垂垂老矣的原美军飞行员,格鲁伯坐着轮椅来了,一看到墙壁上的照片,格鲁伯马上就哭起来:“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专门纪念美国志愿航空队的纪念馆。”
格鲁伯拉着樊建川的手颤抖地说:“我最好的青春在中国,我为人类和平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在中国参加了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
之后,格鲁伯将60多年前用的飞行服、奖章、证书等,20多件视如生命的私人藏品全部捐赠。
而这其中,最触动中国人心弦的,无疑是抗战博物馆。
为了收藏日军的侵华物证,他花了整整20年,在日本购买日军侵华时期的画报、杂志、书籍、作战地图、望远镜等等。
这个抗战博物展馆里,分为“大屠杀”、“细菌实验”、“慰安妇”等12个展览专题,总共展出了6000余件,1931年到1945年间日军罪行实物。
一次在日本,他曾买下市面上所有的战俘照片,最终将它们带回国建馆。
在战俘馆曲折的回廊里,无数流亡异乡的忠魂得到安放,那一张张黑白面孔,记录着那个年代的血腥和残酷,也记录着中华民族的热血和不屈!
以色列驻华大使进馆参观后,为他写下这样一段话:“这是一个平凡的人,干了一件伟大的事,他留住了一个民族的苦难。”
他说建造这个博物馆的目的,就是希望那些歪曲事实、否认侵华历史的日本人,都能来看一看,日本是不是真的犯下了滔天大罪。
他说事实胜于一切,这里的文物胜于一切,侵华日军的罪行桩柱件件,罄竹难书!
一名日本侵华老兵盐谷保芳,每年都要来到博物馆捐赠侵华文物,在壮士广场,他还手绘草图,恳请樊建川给他塑造跪像,以示永远谢罪。
30多个博物馆里,凝结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血泪,那尘封而沉重的历史,就这样被他彻底的激活。
最令人热血奔涌的,还属川军馆内一面白旗,队伍出征前,北川的一位叫王者成的大爷,将用白布制成的旗交给儿子,旗上赫然写着: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正中间是一个苍劲有力的“死”字。
这警醒世代的博物馆聚落,令所有前往参观的人们,无一不震撼、动容、然后流着泪离开……
但是,这座博物馆聚落的落成,有鲜花和掌声,也有成见和居高临下的道德指责,可他却始终用执着去应对。
他正准备揭幕第一个汉奸博物馆。
建筑已经建成,文物已经备妥,但一直没有展出。
因为汉奸的后代,总是动用各种力量来阻挠,即便如此,他并未停下揭开历史真相的脚步,他说:
“现在有房奴、车奴,我称自己是‘馆奴’,如果老天爷还让我多活几十年的话,我会一直做下去,我要在有生之年,建100个说真话的博物馆。
现在不是说中国梦吗?这算是我樊建川的中国梦吧,真成了,让我马上死都可以。”
他一路向着自己的“中国梦”行进,但毕竟,博物馆的运作是一笔庞大开支,每年的投入,就达到7000万元。
于是当初的亿万富翁,砸进去十几个亿后,生活是过得是越来越简朴,从大城市搬到了小镇,
大房子变成了小房子,每天穿几十块的衣服,上街吃几块钱的豆花血旺。
2017年3月,他在街边小店的照片红遍网络,当时,他花14元吃了一碗鸡杂面。
前段时间,他还被拍到穿着简单绿T黑长裤、光脚在火车站靠墙倚坐。
曾经他那样光鲜亮丽,怎么就成了今日这般寒酸模样?!
可他却乐在其中,还写下这样一段话:动荡年生,蜷缩小镇,偷度余生,夫复何求。
他曾对朋友说过:也许要有一辈子的疯狂和野心,才能成就终身的良心。
他为博物馆的付出太多太多,可他竟还作出一个,令人根本无法接受的决定.....
今天的建川博物馆,估值近百亿人民币,可这个穷极他一生财力,物力与精力建成的博物馆,他说不要就不要了!
2007年,他当众口述了这样一个遗赠:我要在百年之后,将博物馆全捐给国家,这些东西是我私人搜集来的,但它们更属于这个国家。
他转身告诉自己的女儿:你以后到博物馆也要买票。
不仅如此,他还在遗嘱中,作出一个更令人惊讶的决定:我死后,皮囊交给,我曾工作过八年的第三军医大学。
1.零碎部件如角膜等,随便取,随便用。
2.骨骼做成标本,亭亭玉立,用于教学,告诉未来学生,这就是老教员樊哈儿。
3.皮剥下来,绷一面军鼓放在博物馆里。
谁要敲一下,他就出现在声控电视墙上唱首歌,但敲鼓人必须给博物馆捐1000元钱。
他把献身博物馆的愿望,演绎到了极致,尤其是剥皮做鼓,这在常人看来,根本无法接受。
他的妻子把其他遗赠都签字同意了,唯独这个,她怎么也下不去笔,剥皮做鼓,她怎么能忍心呢......
而他呢,已经是铁了心,既说到就要努力做到,他坚持每天用手在身上拍打,因为医生说,这样有助于皮肤和脂肪分离,多少人忌讳提到的死亡,他说得却格外轻松:多简单多好的事儿啊!
2018年,他又做了两件大事,在重庆抗战防空洞里,用十个月时间建了8个博物馆,又用半年建了改革开放纪念馆,在这条留住民族记忆的路上,他越走越远......
私人建立规模宏大的博物馆,这是一件空前绝后的事,行动者必须具备:足够的金钱,够理想主义,够无私无畏,孤军奋勇,舍私利成大义。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能出现满足这些条件的一个人,是极小概率的事件,而他,却在这个时代出现了。
一个屹立不倒的民族,不但能穿越动荡年代的苦难,还要能在和平年代播种希望,樊建川,就是那个把火种,播向中华大地的人!
大丈夫男儿汉,不入染缸一腔赤胆,长路漫漫挥尽英雄汗,一身正气豪情万丈,百炼成钢千金不换,大丈夫男儿汉 ,重任如山自强来担,心中有梦光耀无疆。
樊建川,你就是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真正的大丈夫男子汉!
微信公众号
樊建川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