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18 被阅览数:850次 来源:封面新闻
成都建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建川:不是我能干,而是我们遇到了一个开放、伟大的时代,没有辜负时代罢了
感谢改革开放给了民营博物馆更多可能
1957年出生于四川宜宾的樊建川,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建设者,见证者和受益者。过去40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他也经历了入伍、教书、从政、经商,最终出于对收藏的喜爱而投身博物馆事业。
樊建川是成都建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建川博物馆馆长。作为地产商人,他曾多次入选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而作为一名“大馆奴”,他从2005年创建“建川博物馆”聚落开始,陆续开办了50座博物馆,希望有生之年开满100座博物馆。
“我的人生最重要的40年,刚好与祖国的改革开放相重合。我认为改革开放40年,最大的成果是发展了民营企业,感谢这个时代,给了民营博物馆更多可能。”谈及改革开放,樊建川感慨万千。他刚刚开放一个“辉煌巨变”展馆,收藏了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改革开放记忆。
走进建川博物馆,入口处立着一块红牌子,“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门票六折优惠”的广告显而易见。无论是在全国各地收集了上万件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实物,还是做出门票打折的优惠,樊建川毫不避讳自己的“改革开放情结”。
他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改革开放的热爱。“我算是改革开放的标本,亲身经历了时代的巨变。”樊建川回忆,改革开放之前,他一家5口人虽说只拥有一台自行车,但在县城里算是富裕的人家。40年后,他家的4个成年人每人都有一辆私家车。目睹了家庭的变化,他很想办一个博物馆来收藏时代的记忆。
如果40年前,有人想建博物馆,在樊建川看来是痴人说梦。当时他一天只能挣8分钱,无论是经济基础,藏品来源,还是土地支持,政策扶持,都让民间力量难以建馆。而今,得益于改革开放,他可以挣钱、买文物、买地、聘请设计师,一个人陆陆续续建设了50个博物馆。“盛世才收藏,太平能建馆,建川博物馆的出生、长大、成功,不是我有啥子本事,主要是遇到一个好时代,一切归功于‘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我连饭都吃不饱。”
此前,作为上榜“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的四川知名企业家,樊建川接受采访时十分低调:“不是我能干,而是我们遇到了一个开放、伟大的时代,我们只是抓住了时代给予的机遇,没有辜负时代罢了。”
从第一次收藏自己的幼儿园成绩单,到建设50座博物馆,樊建川耗时30多年,悉心收藏中国百年历史。2003年,他放弃从事经济效益较好的房地产事业,把主要精力转而发展文化产业,修建了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成为全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一面旗帜。
为了丰富馆藏,他远赴安徽小岗村,收集到当年12名大包干带头人签名的《安徽日报》,收藏了改革开放浪潮中涌现的机械表、电视机、电话亭等实物,还特意向刘永好、尹明善、张抗抗、米家山、潘石屹等名人征集文物。著名导演李杨拍摄《盲井》的剧本,著名作家张抗抗的手稿,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签名的潘币,众多藏品刚一亮相就引发关注。
建100个博物馆,然后捐给国家,这是樊建川的人生目标。他总说自己是时代的受益者,“改革开放让我做生意赚钱,才能投入20多亿去建博物馆”。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编辑 : 欧阳春
微信公众号
樊建川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