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川博物馆传承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
更是一份中国人民独有的国家情怀。

028-88318000
EN
博物馆
聚落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聚落新闻
我曾两次面临生死考验

发布时间:2016-11-19 被阅览数:458次 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曾两次面临生死考验

赵坚在江边写稿。

这就是著名的﹃中华勇士号﹄。赵坚摄

赵坚和戴善奎。

  1986年长江漂流在长江第一桥沱沱河大桥下水前。冯春供图

陷在浪窝里…… 冯春 供图

  高原艰苦,赵坚在源头区皮泡脸肿的样子。

  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探险漂流队(以下简称科漂队)的随队记者赵坚与奉友湘都觉得,1986年长江漂流壮举之所以能够成行,记者戴善奎的一篇文章《长歌祭壮士》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长》文中记述了一位四川民间探险人士尧茂书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长江探险漂流故事。
  时隔30年,赵坚和奉友湘都还能清楚地背诵出,《长》那个在当年震动全国青年心灵的悲情结尾:尧茂书“前仆”了,那“后继”呢?
讲述者:四川日报原资深记者 赵坚
长漂经历:长江源头之一布曲考察,漂流莫丁大滩等

“千里行”途中惊闻尧茂书出事

  从1984年10月中旬起,《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以每天一篇的速度,更新自己的专栏“徒步长征路”,其新鲜的视角,丰富的现场,很快吸引到大众的眼球。“当时正值新闻业改革时期,刚刚呼吸一点自由空气,这种每天一篇的报道以前还从来没有过,也算开了先河。”赵坚回忆道。
  “‘徒步长征路’对沿途民风民情的挖掘,在当时媒体报道中是很少见的,赵坚很喜欢。
  罗开富的报道给了赵坚新的灵感:改革开放在经济领域已经初见成效,僵化的社会开始解冻,赵坚本能地感觉自己应该“沉”下去,去到现场,去记录新生的这一切。
  1985年夏,32岁的赵坚和同事黄远流向报社主动请缨,希望以成都到重庆为范围,观察四川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变化。这个策划得到了总编辑的同意。于是,两个记者骑着摩托上路了,边走边写稿,开始了“川渝千里行”的报道。就在川中乡间行走期间,赵坚看见同事戴善奎出了一篇很猛的稿子——报道长江漂流探险,戴善奎甚至还自己弄了橡皮舟去岷江试漂了300多公里,再准备跟随采访对象去长江源头。
  “我们的千里行已经收到一些反响,没想到还有更凶的。戴善奎比我们横。”赵坚笑着说。
  长漂故事的主人公尧茂书也引起了赵坚的兴趣,“从未听说过尧茂书,从来没有听说过漂流,从来没有听过通天河。通过戴善奎的报道,这些地理名字都跳出来了。不只我作为同行感兴趣,好多报纸也转载了这个报道。”
  此前,赵坚只在书本和报纸上看过挪威探险家阿蒙生、日本探险家植村直己等的故事,从来没有想过尧茂书——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也能做这样的壮举。
  赵坚还在兴奋时,尧茂书突遭意外殒身金沙江。“我们是在‘千里行’中途看到《长歌祭壮士》中关于尧茂书出事的描写的,当时感觉很震撼。”

弄个队伍去长漂

  为理想而献身的尧茂书,在当时年轻人中间引起剧烈的反响。后来的科漂队队员,原四川省汉源县电影公司的职工宋元清,在1986年12月举行的长漂学习总结会上讲道,“在中国,伟大的80年代是值得庆幸的,因为她在变革中前进。在这场变革中,对每一个公民来讲,都面临一场考验。我曾立志不在这场考验中沉沦下去……尧茂书的举动给了我启示。”
  对中科院成都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所)的一群30岁上下的青年研究员来说,尧茂书的举动又有另一番启示。有180万平方公里流域的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拥有57万平方公里(包括重庆)的老四川,95%以上的面积都属于长江流域。研究、利用、保护长江的资源和生态本就是地理所的责任。而尧茂书所经过的长江上游,是一个基本未开发的领域,引起了地理所极大的兴趣。
  “戴善奎的文章出来以后,(各地青年)就有一些行动。另外也引发了一些疑问:长江源头沱沱河那么险的地方他都没出事,怎么刚进金沙江就死了,是不是经验不够?是不是有地理地质上的原因?……地理所的科研人员觉得,他们有责任对相关的地理、水文、灾害等进行研究。他们开始着手研究。”
  1985年8月下旬,由地理所山地地理研究室牵头,研究组织一支以科学考察与漂流探险结合的队伍。9月,四川省地理学会与《四川日报》等8家新闻单位,联合发起组织长江漂流探险队。
  1985年10月17日,《四川日报》首先报道了组织“长漂”队伍的消息,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地理所一下子收到了来自全国23个省市近250名青年的报名请求。
  地理所和省地理学会,当然难以组织维持一个长时间科考加探险的庞大队伍。1985年底,地理所向四川省委打了《关于组织考察漂流长江问题请示报告》。报告得到时任四川省省长蒋明宽的支持。于是,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指挥筹备组成立了。

高原上骑着牦牛挺过5天

  1986年4月的一个中午,《四川日报》编委席文举找到记者部,“当时我们正在休息,他冲进来声音很大的,就在那儿吼:‘记者部,我们要找个人跟戴善奎一起去采访长江漂流!’”当时席文举提了两个条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赵坚不假思索,立刻举手报名。
  4月20日,“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指挥部成立大会”在成都举行。当时的副省长康振黄参加了成立大会,并由省政府副秘书长杨启泉做总协调。省公安厅和武警总队还为长漂组织了一支安保力量,“四川的长漂队伍,科学和探险结合得比较好,考虑得也比较周全。尧茂书已经死了,我们后面的人能不能少死一点。”
  6月7日,科漂队和随队记者抵达了4900米的唐古拉山温泉兵站。这也是赵坚第一次来到海拔如此高的地区。科漂队队员高反严重,领队朱剑章、队员周洪京直接被送到医院治疗。
  在出发之前赵坚安慰担心的家人,记者不会下水没有危险,但是去了他才发现,在金沙江以上,参加科漂队的人,无论记者、专家还是武警,必须首先是漂流队员。
  “不下水漂流不行。长江上游两岸属于无人区,根本没有路,没有交通工具。必须下水。”他说。
  6月12日,赵坚跟着科考人员先行前往长江源头之一布曲进行漂流考察。布曲河的弯道极多,水浅水缓,考察速度很慢,有些地方还必须下到刺骨的河水中拉纤。到下午近8点,科考小分队离驻地还很远。“大家开始着急起来,不论学者、记者全部擎桨划水……太阳落山,天色渐暗。众人愈加着急。拼命划船……每人跳下水推船十多次。”
  深夜十二点,科考小分队终于抵达驻地。赵坚在当时的通讯里写道,“这种考察形式比过去在岸上考察,对河谷水系发育特征的认识更具体,更深入。”但也更加艰苦。经过一天寒冷劳累的行程,赵坚感冒了。这在高原是致命的。
  但赵坚不愿放弃来之不易进入源头区采访的机会。
  6月16日,赵坚随科漂队源头小分队从姜梗曲开拔,开始徒步翻越各拉丹东雪山,前往江源区。忍受着剧烈的感冒症状,在队员的帮助下,赵坚骑着牦牛挺过了5天的高原行程。“骑在牦牛上不停地摔下来,但到了源头,感冒居然好了!”6月20日夜,科漂队源头小分队抵达江源区姜古迪如冰川。

探路橡皮筏
被吸在旋涡里

  如果说长江源头区只是科考队的“开胃菜”,进入四川省境内金沙江段以后,激荡奔涌的江段便成为了漂流探险队的“正餐”。也正是在这里,赵坚第二次遭遇命悬一线的危机。
  7月下旬,两支长江漂流队在金沙江段的鬼门关之一——叶巴大滩损失惨重:3名队员牺牲。
  为了漂流队员的安全,科漂队指挥部派遣了一支由武警参谋余成指挥的踏勘小分队,前往巴塘县城以南踏勘江水的情况。赵坚也申请随行。
  头两天踏勘还比较顺利,河道也比较宽,两岸有时也还有路可以走。踏勘小分队采取在平缓处放筏漂流,遇到大滩就上岸拖船过滩的方式前进。但到第三天,悬崖已经垂直入天,岸边都是巨礁,加上踏勘人员还背着橡皮筏、武器还有高压锅、食物等等,再往下走已不可能再抬筏过去。
  “我们也没有想到会过不去。但这里已经是峡谷,两边完全是绝壁,很窄很高,江面连太阳的影子都看不见。江中是暗流汹涌。这是一片横断山脉,山上都是石头没有什么植物,只有仙人掌。很凄凉。”
  余成决定冒险放筏,漂下去。赵坚有点赌气,“反正大家都是一条命,你说上就上。”而藏族战士汉布觉得凶多吉少,上筏之前开始在岸边祷告。赵坚也感觉不好,盘好一条缆绳,放在身边。
  洪水季节的金沙江,波涛汹涌,橡皮筏一下水就不听指挥了,“船下去立刻屁股朝前头朝后,然后就一个倒栽葱(冲下跌水),栽到下去,正好夹在左岸两个大礁石中间”。赵坚回忆说。
  礁石下部有一个漏斗式的旋涡,江水不断地把橡皮筏往下吸。桨断了,队员们觉得情况不好,各自开始吼赶快冲出去,“大家脸都变色了。”赵坚瞟到筏左边有一块很陡的三角形礁石,迅速让战士雍中把准备好的缆绳递给他。拿到绳子,赵坚乘着涌浪过来把橡皮筏抬高之际,奋身跳到了礁石一侧。队员们拉着赵坚递给他们的缆绳爬上礁石,“总算先把命保住了”。
  这个被赵坚在稿子里称为“莫丁大滩”的地方,后来也成为科漂队30年来难以磨灭的伤痛:4个月后的11月19日,科漂队补漂小分队的3名队员,以生命为代价补漂完了整个莫丁大滩。

不会再有的传奇

  长漂是那个重新发现大江大河年代,一个小小的里程碑。赵坚感觉每一次民族的变革,都离不开一次如长漂探险一般的地理大发现。而每一次地理发现,又离不开之前思想的解放,“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对外交流,也不会有人知道美国人要来长江探险,不会有后来民族精神的上升。那时候我们虽然很穷,但对祖国、江河这些词汇还是觉得很神圣。”
  而长漂过程带给赵坚的另一项收获,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赵坚来说,用双脚和文字丈量完的长江,已经不只是翻腾的浪花和黑色的礁石,“过去只是课本上看到山河之美,还没有人从源头到出海口看过长江,看到的都是码头、桥梁。”但经历了长江漂流,从源头到出海口,江面、跌水、礁石、还有江两岸的壮丽山河,一切教科书上没有的景色,在赵坚心里重新描绘出了一个立体的长江。
  “但是长漂不可再复写了。”如今户外运动在中国已经十分兴盛,不会再像过去一样使用简陋的橡皮密封船来漂流,而且长江最险的金沙江段,已在建设溪落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和十几个巨型电站。若干年后,落差3500多米的金沙江还将出现十几个平湖,险峻雄奇金沙江峡谷再也不是漂流人向往的地方。1986年这场英雄主义的大冒险,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复制的传奇。
  赵坚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也不用再重复他们的路。“青年们通过学习考试,可以去非洲打工,去阿根廷做生意,美国去读书,过完全不同的人生。”人生就是一场探险。探险是一种人生投资,投资就有风险,有可能死掉,但向死而生。
  封面新闻记者 何晞宇

http://e.thecover.cn/shtml/hxdsb/20161119/22921.shtml

 

2
  • 四川建川博物馆

    开放时间:9:00~17:30
    联系电话:028-88318000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

    进入页面
  • 重庆建川博物馆

    开放时间:9:00~17:30
    联系电话:023-68960111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付家沟1号

    进入页面
  • 重庆建川海疆博物馆

    开放时间:9:00~17:30
    联系电话:023-68960111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九滨路7号

    进入页面
  • 5.12抗震救灾纪念馆

    开放时间:9:00~17:30
    联系电话:028-88318000‬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

    进入页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建川,樊建川,博物馆,聚落,建川博物馆,博物馆聚落

樊建川的微博

四川安仁建川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2008-2018 备案序号:蜀ICP备1201519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902000020号
技术支持: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四川全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建川|樊建川|博物馆|聚落|建川博物馆|博物馆聚落